News

记者7月4日从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获悉,由中国科学家主导的多学科团队公布了一项考古新发现:云南甘棠箐遗址发掘出土35件保存完好的距今约30万年的木器,并确认是人类制作和使用的工具。这是目前东亚地区发现最早的木器。
甘棠箐遗址位于云南省江川县,坐落于抚仙湖南岸约5公里处。遗址发现于1984年,1989年被首次发掘,2014年至2015年和2018年至2019年遗址被再次发掘,出土了丰富的石制品、动物化石、木质材料、植物种子。此次发表的材料全部来自新近两次考古发掘。
甘棠箐遗址位于云南省玉溪市江川区,坐落于抚仙湖南约5公里的一处小溪西侧的坡地上,海拔高度1836米。该遗址发现于1984年,1989年做过首次考古发掘;2014年至2015年和2018年至2019年两个野外考古季,考古人员对其进行再次发掘,出土了丰富的石制品、动物化石、木质材料、植物种子和用火遗迹。本次论文发表的材料全部来自两次新近的考古发掘。
美国科学家首次利用干细胞培育出具有完整血管网络的肺类器官。这些“迷你”肺与人类肺部的发育过程高度相似。这项发表于《细胞》杂志的最新成果,不仅揭开了人类早期发育的奥秘,也为构建肠道和结肠等其他血管化器官模型奠定了基础,更为疾病研究、药物测试及个性化治疗提供了有力工具。
记者3日获悉,来自上海交通大学、中国科学院国家纳米科学中心等单位的科研人员,成功研发出一种基于碳纳米管的新型超快电子源,其发出的电子束能量异常集中且时间极短。这项成果突破了传统技术瓶颈,为构建具备飞秒级时间分辨和原子级空间分辨的超快电子显微镜奠定了基础。相关成果在线发表于《自然-材料》。
如今,在位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北校区融合楼一层西侧的“钱临照科技史图书馆”里,陈列着钱临照在抗战时期的研究手稿。它见证着在民族存亡的至暗时刻,中国科学家以智慧为刃、以丹心为盾,在显微镜的方寸之间,丈量着科学救国的壮阔征程。正如严济慈所言:“他们不仅守护了仪器的完好,更守护了一个民族追求真理的勇气。” ...
酸奶杯、可降解购物袋、手术缝合线……这些日常物品背后可能藏着一个共同的“生命之源”——L-乳酸。这种有机小分子不仅是生物可降解塑料的单体,也广泛应用于食品、医药等民生领域。然而,其传统生产高度依赖粮食发酵。
7月1日,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4周年之际,中国科学院召开专题党课报告会。中国科学院院长、党组书记侯建国以《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 以扎实作风奋力抢占科技制高点》为题作党课报告,副院长、党组副书记吴朝晖主持报告会。
7月1日,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4周年之际,中国科学院召开专题党课报告会。中国科学院院长、党组书记侯建国以《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 以扎实作风奋力抢占科技制高点》为题作党课报告,副院长、党组副书记吴朝晖主持报告会。
新发现的“迷你光晕”正是围绕着遥远星系团的巨型高能粒子云。研究表明,早在宇宙诞生仅约40亿年后,整个星系团就已被高能粒子和磁场所包围,经历了持续而剧烈的能量过程。
近年来的大量研究证据表明,健康的大脑处于一种独特的临界状态,表现出时空活动的无尺度性特征。处于临界状态的大脑具备多种功能优势,如信息传递能力、信息容量、动态范围可在临界点附近达到峰值。此外,临界态反映了兴奋-抑制平衡等神经生物学机制,且与多种神经或精神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因此,深入研究临界态对理解大脑的工作原理、解析脑疾病的机制有重要意义。然而,目前尚不明确遗传因素如何影响临界态。阐明该问题不仅将 ...
目前,人们掌握了多种治疗方法,其中靶向化疗、抗体治疗能有效杀死肿瘤细胞,且对人体伤害较小。但这些疗法很难对付肿瘤干细胞,如果这些“种子”尚在,它很可能会“卷土重来”。